专家学者来支招 填报志愿,什么最“优先”?
长期以来,选择高考志愿时,女生一般偏向选择文科类专业,男生则偏爱理工科类专业,直接导致高校“和尚”专业和“女儿国”现象的出现。随大流未必理性,就业情况就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高考选志愿 外语圈里做剩女VS计算机界当女神
“女孩子读文科比较好”、“语言和师范类专业更适合女孩子”“读完大学最好找个稳定的工作”……在社会关于两性不同气质的规训长期影响下,人们对大学专业存有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而在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下,个别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iPIN.com大数据显示,在众多的大学专业里,“阴盛阳衰”最严重的专业是“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该专业女生占比为86.4%,而学前教育专业同样“巾帼不让须眉”,女生比例也高达85.6%。
在iPIN.com统计的20大“女儿国”专业里,外语类专业绝对是“主角”。在女生人数比例最多的20个专业中,有9个就是外语类专业,几乎占据排行榜的“半壁江山”。而“出国可能性高”、“去外企工作机会大”等,或是女生们看好它的原因。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些专业看起来很美,但就业情况却并不理想。以学前教育为例,iPIN.com的数据显示,教育类专业的平均起薪多为3000元出头,平均起薪最高的特殊教育专业为3886元,而且薪酬的成长性不高,毕业五年平均月薪为4853元。外国语文学类专业的情况比教育类专业好点,起薪大多在3600元左右徘徊,毕业五年平均月薪为6605元。
图片来源:网络
》》计算机专业就业好 女生何必望而却步
比起金融类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关键词更是让许多填报志愿的女生对计算机类专业“望而却步”。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女生都学不好理工科专业。
iPIN.com数据显示,目前计算机类专业恰恰便是与小语种专业相对的,男女比例失调专业的另一端,平均男女比例为8:2,个别专业的男女比例更加极端,总人数40人左右的班级,女生人数仅为一两个,俨然“稀缺物种”,更是男生心目中的“女神”。
虽然计算机类专业一向更受男生青睐,但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IT从业者“年薪30W”、“弹性工作制”、“期权奖励”等优渥待遇的表现,渐渐取代了往日只会埋头写代码的“程序猿”形象,而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更是各大用人单位疯抢的专业。
以信息安全专业为例,尽管平均起薪才3442元,但毕业五年平均月薪即达7587元,毕业十年平均月薪更在12000元左右。读理科的女生在填报志愿时,大可考虑计算机类专业。
》》专科毕业生薪资也能超学霸
30万年薪,对于大部分优秀的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言,仍是难以企及的目标,而部分2B院校的毕业生就业5年就达到了。
以北京百度的一组数据为例,同样是28岁,某211大学行政管理系的一名毕业生担任销售代表一职,月薪6000元;一名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月薪8000元;而某三本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则担任公司的高级软件工程师,每月薪酬已高达2.5万元,相当于年薪30万元(上述薪酬均未计入业务提成及年终奖等)。后者的年薪是前两者的数倍,而当年高考时他们的分数却可能相差100到200分。
虽然上述只是个案,但足以证明高考分数和录取学校与毕业后的职场发展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相关性,即便考入的只是一所普通大学,但通过个人努力,毕业后仍有机会“逆袭”,获得高薪工作。
通过上述案例不难发现,岗位差异是影响三人薪资待遇的重要原因,iPIN.com的数据显示,北京百度销售代表的平均月薪是6820元,高级软件工程师为16084元,人力资源专员/助理则为5143元。
决定工作岗位的往往是大学时所选的专业,因此有人认为,选专业重于选学校,iPIN.com的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图片来源:网络
通常在高考结束之后,志愿的填写总会成为家长与考生最热议的话题。毕竟辛辛苦苦考过了线,总希望自己的分数实现最大的价值。相比于10年前,今天的考生和家长面临的不再是信息匮乏的困境,而是录取信息爆炸、选择太多的迷茫。
》》建议:尊重孩子们的兴趣
大学相对高中,更有赖于学生的自律,能把专业和兴趣、志向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孩子拿出更好的劲头来学习。
当然,孩子们有时是单纯、盲目、善变、一厢情愿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来权衡和把握,但是,至少要避免让孩子去读他非常不喜欢的专业。强扭的瓜不甜,家长要注意包办的尺度。
》》建议:高考志愿的填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以稳妥为原则
天赋、努力与运气,是不在乎你的专业的,任何专业做得好都能成功,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虑的是不那么成功的普通生活,在这个时候,专业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无论如何,报考一个相对饱和的专业,往往难以获得较优的回报。
如果你选不了名校,可以优先选择一些有特色、有专长或是有特殊背景的学校。一些工科学校、语言类学校相对“性价比”较高,它们也许不是名门,却多少能带给你一些优势。
不要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在三流大学的注水专业里浪费4年青春,还不如咬牙复读再考一次。
理科的学生要避免那些“赶时髦”专业,比如“互联网”之类。当然,学科建设的一个过程,但也意味着它需要承担风险,所以,要衡量一下自身的承受能力。
今天,上大学比较容易了,但是,各学校各专业之间的差距却非常大。这就提醒考生,选学校和专业要慎重,别被招生宣传和各种排行榜忽悠,多做些调查研究。
》》高考过后,职业规划要跟上 填志愿?可以这样来
方法:了解自己 可做专业测试
高考后填报什么志愿,直接关系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已经成为不少专家的共识。然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而认识自己并不是个容易的过程。
资深职业规划师张文英表示,现代心理学家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其中尤以霍兰德(John Holland)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为代表,通过人格特征分析人们适合的职业。“人格特征是人的心理特征中较为深层的特点,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偏好、做事风格,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因此人格特征测验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工具。”
》》第二步:判断社会发展趋势
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除了认识自己,还需要了解社会,判断社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更是改变了不少社会业态,不少行业异军突起,不少行业日渐式微。职业规划时更需根据这些变化,顺势而为